首页 > 财经 > > 内容页

两代乡贤接力 一叶带动一业

发表于: 2023-06-29 10:26:03 来源:南方日报

人们常说“无山不客,无客不山”。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种茶、做茶、喝茶早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坐落在廉江市北部的长山镇,是廉江的客家人集聚地,客家茶文化早就有迹可循。目前,这里种植茶叶面积超过2万亩,成为廉江市乃至粤西地区的产茶重镇。


(资料图片)

从事茶叶种植的数千户长山人,忘不了乡贤李裕南、李丹父女的贡献。20多年前,这对父女离开收入丰厚的医药行业,回到家乡长山镇,带动乡亲们从传统的粮食、水果种植,改道向附加值高的茶产业进军。从一家公司到一条茶叶种植带,从一片小叶子到一个行业,两代乡贤谱写出一幕反哺家乡的精彩大戏。

南方日报记者李廷睿

回家

带乡亲们“改道”种茶

廉江市茶叶文化历史悠久,早前以廉江本地茶发展为主。上世纪60年代初,廉江市良垌蒲苏茶和河唇山祖茶在国内市场已小有名气,其独特的芳香、甘醇的口感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80年代,受到市场冲击,廉江茶叶生产一度消沉了近20年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复苏。彼时,全国“茶叶潮”的掀起,许多廉江人纷纷回到家乡,致力于廉江茶叶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茶叶种植加工户。

春江水暖鸭先知,商海中的拼搏者,往往能早于别人嗅到商机。23年前,从事医药开发大半辈子的廉江老板李裕南,看到了茶业发展的前景。几经思虑,他回到家乡长山镇,创立了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拉开了廉江茶业大发展的大幕。

那时,长山镇的乡亲们普遍每户守着三五亩地,种着粮食和低档水果,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李裕南发动乡亲们跟他一起种茶叶。但乡亲们却并不乐意,认为还是种粮食水果来得稳妥。李裕南大胆向乡亲们提出:“我跟你们每家都签25年的合同,茶叶种出来,我帮你们卖,统一包装、打品牌。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我包你们每亩地每年挣3000元,挣不到,我自掏腰包给你们补足。”乡亲们心动了,纷纷入伙。

随后几年,李裕南的公司自种茶叶4000亩,长山镇的2000户乡亲又拿出了9000亩加入,一个1.3万亩的茶场“公社”就此诞生。

李裕南的回乡,彻底改变了乡亲们的耕作方式。他从台湾请行家,从大学聘教授,用台湾的高山茶和大红袍、铁观音嫁接出了新品种。茶场种的都是有机茶,虽然产量只有常规茶的一半,但价格却比常规茶贵三倍,单位土地的产出更高。

村民张修信把自家的20亩土地投入老李的茶场“公社”,换来了如今每年至少10万元的收入。平时他忙自己的事,只是业余兼顾茶叶,省心省力。

在李裕南带动下,廉江大地迅速掀起种茶的热潮,长山、青平、良垌、石颈等镇都涌现出一大批种茶大户。

接力

让特色茶行销粤西

茶叶种植、生产、销售走上正轨后,李裕南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李丹。

早在2003年,李丹就跟随父亲李裕南经营茶产业。在国内多地茶园调研后,她发现为了防止虫害,保证产量,大部分茶叶都打了农药。在制药厂工作多年,李丹尤其注重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有机茶叶的成本比普通茶叶的成本高3至4倍,价格较高,这种茶叶能否成功打入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李丹和父亲多处求经问道,终于探索出自己的“独门秘方”。“廉江的茶应该主打有机概念,采用生态平衡、以虫治虫的方式,达到有机茶叶的标准。”制茶过程中,李丹和农业专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种植管理加工规程,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加工等各个环节,坚持严抓质量。同时,她在多地市设立专卖店,以专卖店为平台招加盟商。经过多平台宣传和人们的口口相传,茗皇有机茶的名声逐渐打响,销路日益畅通。如今,李丹已经建立3个茶叶生产基地和1个茶叶加工厂,种茶面积已达1万亩,带动农户3000多家。

茗皇茶的成功不仅为当地茶农提振信心,也为当地茶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2019年,“廉江乌龙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为继粤东潮州单丛茶、粤北英德红茶后,粤西茶品类中的特色代表。去年,李丹和李裕南把耕耘多年的红乌龙茶生产加工技术分享出来,交由廉江市委、市政府,携手省农科院签订“廉江红乌龙”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协议,并启动建设红乌龙茶标准及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廉江红乌龙”区域公共品牌,廉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红乌龙茶产地。

随着有机茶声名鹊起,近年来,廉江越来越多茶农开始成立茶叶公司,对标茗皇茶的标准,生产绿色有机茶叶。如今,廉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台式乌龙茶和广东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茶业形成了全产业链,带动了旅游、物流、加工、茶具销售等行业同步发展。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