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湖北旅游之前,就有湖北朋友向我推荐,荆州、宜昌、随州几个城市一定要去,荆州曾是楚国都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宜昌高峡平湖,山水秀美,5A景区众多;随州曾是曾国、随国故地,当地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及青铜器堪称国之重宝。
3月份我们的行程从武汉到荆门、荆州、最后到宜昌,走到了朋友推荐的前两座城市,却没有去随州,甚是遗憾,没想到十天之后,我们再次有机会来到湖北,参加主题为“自驾露营趣湖北”的采风活动,主动选取了武汉、孝感、随州的线路,总算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没来随州之前,对于随州的了解真的不多,但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文化真的太厚重了,它不仅曾是曾国、随国的都城,而且还是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所以我们在随州的行程主要有三个,一是去拜谒了炎帝,然后参观了随州博物馆,最后去参观了当地较有代表性的房车企业(随州有200多家房车及露营装备生产企业,有中国房车之都的美誉)。
(资料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随州作为一个四五线小城,但随州博物馆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的厥水河畔,占地100亩,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距随州城区约1公里左右。
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宣传教育、文物考古、科学研究、编钟展演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2万多件其中珍贵文化1884件(套),包括堪称国宝级的国家一级文物318件(任何一件放在其它地级城市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的存在),二级文物573件(套),三级文物993件(套)。
随州博物馆有七大常设展厅及一个演奏厅和一个教育基地展厅,七个常设展厅包括“汉东大国”,内设“炎帝神农故里”、“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曾(随)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汉风唐韵”、“追回的宝藏”等,演奏厅是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厅。
由于行程匆忙,我们在随州博物馆停留的时间并不久,在观看了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厅的《编钟乐舞》之后,重点参观了“曾(随)国迷踪”和“曾侯乙墓”两个展馆,虽然没有全部参观,但里面的文物真的很多,所以渝帆想分开给大家进行介绍,其中《编钟乐舞》渝帆已在前面的文章中与大家一起分享过,这里为重点为大家分享一下“曾(随)国迷踪”展厅。
为何叫“曾(随)国迷踪”呢?根据展厅的资料介绍,因为西周至战国中晚期,在以随州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内,曾国与随国同时存在,一个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大量出现的曾国,但在文献中却没有记载,一个是文献上有记载,但不见于青铜器铭文的随国;
但经过系统的研究发现,随国与曾国在地域及时期上皆高度重合,而且同为“姬”姓诸侯国,所以有研究者猜测,历史文献中的随国,也许就是青铜器铭文中的曾国,也就是说随国与曾国是同一个国度,或许只是一国两名而已,由于只是猜测,所以依然是谜一般的存在,所以叫“曾(随)国迷踪”。
随州博物馆有“青铜器王国”的美誉,“曾(随)国迷踪”展厅的文物也基本上都是精美的青铜器,时间从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皆有,其中不乏令人们惊叹的精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
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该铜敦高约28厘米,口径约20厘米,1983年于博物馆傍边的擂鼓墩吴家塆13号墓出土,属于战国时期的文物,外观呈椭圆球体。盖、身相同,皆有三个扁状透空兽形钮、足,口部均有两个对称环形耳。通体饰菱形勾连云纹、三角几何纹、涡纹。
陈公子仲庆铜簠
该文物于1979年在随州义地岗季氏梁墓出土,系春秋中期文物,高约20厘米,长约30.0厘米,口宽23.5厘米。盖、身均为长方斜斗形,上下可扣合。侧腹各有一兽首形环钮、耳。腹部饰较粗犷的蟠螭纹,圈足四面各饰虎纹一对。盖内底铸有铭文六行23字:“陈公子仲庆自作匡簠,用祈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故名陈公子仲庆铜簠。
战国铁足铜鼎
铁足铜鼎于1983年在博物馆旁边的擂鼓墩吴家塆墓地出土,系战国时期的文物,口径21厘米,高约26厘米,圆隆顶盖,顶上有一半圆形钮衔环和三个兽状钮。子口承盖,方形附耳,弧腹,平底,六棱形兽蹄足。三足为铁质,有锈蚀,根部饰有兽面纹。
曾侯璵编钟
曾侯璵编钟是展厅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它不同于曾侯乙编钟,2013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个铭文,其中包括“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舆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专家们通过对曾侯璵编钟铭文的解读,确定了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周天子同宗族的南宫适后代的封国,破解了“曾随之谜”。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